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理论下乡九间棚村访研纪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6-23 10:33:00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访研团)
2024年6月16日至1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管院)举行理论下乡活动暨学习李锦调研精神座谈会。院长李树林强调经济要上来,理论要下去,要充分认识管理科学的实践功能,在实践中发现典型,开拓思路,研究管理科学的思路。个人智库,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要重视个人智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国企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李锦、中管院副院长李德江、秘书长孙玉忠等出席活动。会议由中管院秘书长孙玉忠主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软科学的重要论述与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中管院启动理论下乡活动,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作为此项活动的第一站。李树林一行参观九间棚展览馆、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李锦蹲点调研陈列馆、九间棚旧址,现场听取九弯十八园建设情况,与九间棚村干部群众进行座谈,并与山东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交流。
这次理论下乡活动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会议举行《中国软力量:发展中国家管理科学问题》新成果赠送仪式,向九间棚村与地方科学研究工作者赠送《中国软力量:发展中国家管理科学问题》;二是学习总结与探讨理论下乡先行者李锦在九间棚村长期蹲点调研并为国家发挥智囊作用的先进事迹与典型特征;三是探讨理论下乡支持实践工作的基本规律与开展工作的思路。
九间棚村是沂蒙山区一颗明珠,全国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九间棚典型为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发挥了先启作用、载体作用、典型作用、样板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锦带着行李住在村里长达52天调研。撰写的调查报告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批示,随后在全国基层组织中开展学习九间棚活动。在这以后的35年,李锦与九间棚群众打成一片,2015年在九间棚村安家,一年住在村中八九个月。在长期实践中,李锦跟踪九间棚发展,以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报告文学、政策建议等多种形式发挥智库作用。
在考察九间棚典型调查与理论研究过程中,中管院一行认为九间棚典型调查与沂蒙精神研究是智库发挥作用的过程,新闻、理论、艺术与自然科学界专家在下乡过程中发挥理论与智力支持作用。李锦的独立智库作用非常显著。而李锦展览馆等史料告诉我们,李锦长期以调查研究为业,他的调研作风与精神受到三届党中央负责同志的肯定与赞扬,有14个党委与部门开展学习李锦调查研究活动,其作为个人独立智库,在近十多年每年写出150多篇内参报告、政策建议与经济评论,特别是解读中央政策方面在企业界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需要从软实力角度总结九间棚典型总结、提升与传播过程,总结李锦调研精神、发展道路与基本规律,推广其先进事迹,发挥管理科学参与实际的功能与作用。
研讨会上,李树林院长作了题为“从李锦个人智库品牌看我国新型智库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的主旨发言。李树林指出,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国家与软科学的最新指示,中管院启动理论下乡活动,与学习李锦调研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管理科学深入实践的创新行为。
李树林认为,李锦的先进文化与九间棚精神结合得好,有文化的精神才能找到灵魂,有精神的文化才能基业长青,精神文化在九间棚发展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一条基本经验。这种精神文化,也有智库的因素与重要作用。我们把李锦调研精神发扬光大,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力量。
李树林从李锦调研精神的实践背景与精神来源分析,认为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所遇难题的破解,就不会形成李锦调研精神,更无从谈起李锦智库品牌的产生。从历史上来看,没有李锦52天深度调查和采访,就不能有最初九间棚经验和精神的提出,改革开放和沂蒙精神,是李锦先进文化和智库品牌形成的重要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与文化基础。
通常讲,先进文化是一种观念创新,基本上还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当这种文化作用于实践,形成影响力文化的时候,文化属性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先进文化就会上升到智库品牌层次。李锦几十年调研文化变革已形成了具有李锦特色的智库品牌。它是以个人创造为代表的,这应当是我国发展新型智库正在寻找开发一种新的资源,这就是李锦智库品牌的新发现,有如下特点:1.李锦智库拥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李锦拼搏奋进的每个时刻,他都期待有更重要的国家难题等待他们去破解,他的智库成就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与先导性。2.有效调研的动力系统。李锦面对逆境和难题,孤独苦思冥想,寻找突围的途径,“时代趋势发现力、国家难题破解力和社会进步引领力”三大动力,推动历史拐点出现,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从而实现价值。3.李锦品牌效果有三个产出:以史为鉴出规律,以群众为伴创造人间奇迹,靠总结本领发现价值观,价值观高于一切、决定一切。以上三个特点标志李锦智库品牌存在成熟和诞生。
李树林认为,李锦智库是我国新型智库一个重要战略资源。2015年习近平提出建立我国新型智库的问题。过去快10年了。显然,智库效果不能靠“体制翻牌”,也不能搞“成份论”,智库是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办智库必须解放思想,冲破禁锢,形成效果。“个人智库”是一个“客观存在”,并且表现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李锦在为党的报告提供调查、提出重大理论观点、修改党章、改变重大决策等方面,案例卓越且完整,完全具备智库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新型智库发展必须承认、吸收、接纳有影响力的“个人智库的存在”,承认一种新知识为背景的个人智库稀缺性,为其“上户口”,释放出智库的威力。这样的智库多有目标高远、独立不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特征,无经费、无帮助、无评价状态,其效果出人意料,其精神可歌可泣,应该重视这种个智库现象。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人智库要强于上百个挂牌智库的威力。为其建立组织,拥有科研团队,作为一个事业发展下去。高人在民间,树起李锦一人,影响千万个人智库的成长。
我们要从新型智库战略个人智库,中管院应当研究解决这个新问题,总的思路是对李锦智库资源进行组织再造,我们可以考虑在中管院体制下面成立一个李锦思想库研究所,把李锦智库品牌作为一个科学管理的专题来研究,建立组织,拥有科研团队,做成一个事业发展下去,改变民间智库生存局面。如果李锦智库研究所办好了,将推动与引领我国智库生产力的解放。
李树林就启动理论下乡计划,掀起一股管理兴企兴市强国新风发表看法。他认为,这次调研使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中国不缺空洞理论,中国最缺少实干兴邦解决问题的智库行动。中管院经过了30年研究出国家发展管理学,不能关在屋子里,当成展品、礼品,我们要走出科研院所,政研企联手共建发展管理实验区和实验室。中管院“理论下乡”是最有效寻找管理这个法宝,紧紧抓住“从管理要效益、要效率、要质量、要水平”这个主纲不放,奇迹就会出现。九间棚这个典型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乡村发展的典型,要很好总结推广,中国有很多这样好典型,体现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与中国文化。将九间棚精神与文化、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从智库与管理角度进行深度总结与推广。
李树林认为,加大对中管院宣传是当务之急,大力宣传中管院是补齐我国发展短板,提高管理影响力的一个务实举措。当前宣传中管院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第一,中管院坚持37改革涌现与推出很多生动案例、动人故事、人物榜单这是主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新闻文化资源。第二,管理科学决定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管理上不去将托整个国民经济后腿。第三,中管院要找准定位,管理科学和交叉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从学科结构是平等的。把中管院做强做大需要舆论与媒体支持,要让社会都知道中国有个管理科学研究院,了解其宗旨和作用,让管理科学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影响中国全球发展中国家发展方向,这才是回归管理科学本质,发挥管理科学“国家队”真正作用。
平邑县九间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安泰介绍研究李锦精神情况,最早提出李锦精神的是宋平同志。1990年8月,宋平认为“这个记者的精神也很感动”,早在1982年1月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就批示学习李锦调查研究活动。2023年9月的李锦精神研讨会提出学习其“深入群众的艰苦作风、解决国家难题的意识”。现在需要从智库角度作出新的概括。
李锦作会议总结发言。李锦认为李树林院长的主旨报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认识新,具有历史厚度与世界眼光,既有对现实总结和思考,更有对未来的展望,既有高屋建瓴的见解,也有对基层的关爱。报告有战略管理家的胸襟,国家队的思维,一流智库的眼光,树品牌、抓典型、开新局的意识,有开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新局面的想法,为中管院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新的思路。
这次会议形成四项重要成果。第一项成果是中管院理论下乡迈开第一步,开创了先河,开拓了路子。把《把中国软实力》这本书送到现场,送到九间棚基层群众中,把学问送给农民;总结了理论下乡的先行者的做法,总结了基本的特点规律;对理论下乡的工作进行充分的交流,提出发展思路。
第二项成果是对个人智库的建议。通过现场考察和了解,李树林院长研究相关资料和书籍,打破智库以官方体制内为标志的观念,提出“个人智库”的功能、地位与作用,为个人智库上了“户口”。这填补了我国智库研究的空白。这是用民主的、改革的、市场的、开放的眼光来看智库,冲破了体制机制制度的限制,这种认识是中国智库的一种具突破性的改革。
第三项成果,是找到了管理科学智库建设与实际的结合点。一是选点九间棚这个基层村庄,探索科学、精神、文化与管理资源的融合点,从实际上考虑了九间棚这个点作为试验区,作为智库振兴农村,推动中国农村建设的思考点。这就是智库怎么振兴农村,这一点同样是中国的空白。考虑到把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论坛,以九间棚等一批典型为例,把全球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提出开展全国性高层次大规模论坛的设想。说明我们思想的触觉已经深入到基层,把智库工作思想放在基层村庄的细胞里进行培养。
第四项成果是树立科学管理研究院形象的新思路。提倡向下延伸,向基层延伸,向实际工作延伸的思路。提出讲好个人智库的故事,讲好中国管理科学智库的故事,讲好发展中国家乡村发展的故事,提出三个延伸,讲好三个故事,表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是创新的、联系实际的,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会议并就管理科学智库建设与实际的结合问题进行研讨。临沂大学商学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院、临沂电视台、山东省友芳公益基金会、临沂城投集团、平邑县九间棚文化研究会与九间棚集团等有关方面领导与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管院办公室主任张小欣,副主任赵建军参加活动。
为响应《中国软力量:发展中国家管理科学问题》新成果下乡,山东省友芳公益基金会向九间棚村赠图书12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