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22 09:40:20
编者按:【习近平基层治理最近指示极大鼓舞了学术期刊治理的改革者】《管理观察》坚持25年率先做好国家学术期刊现代制度改革实验田的经验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为此现将李树林在"首届学术期刊现代制度改革讨论会"主题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今天予以发表,本文三年后重新发表具有特殊背景和重要现实意义,请发表你的意见与评论。(编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
李树林
《管理观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我国40年来学术期刊现代制度改革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提供了沃土。合作杂志、法人治理和科学管理综合改革模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杂志”是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由最初国家补贴断奶、2011年转企改制、2014年认定学术刊的“三进三出”,曲折过程与列宁在1923年遇到问题是相似的,列宁针对过渡新经济遇到难题,通过“合作化”予以解决,列宁把“合作制”称之为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学术期刊改革逻辑遇到仍是“合作制”问题,列宁“合作制”仍不过时,对指导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法人治理是推动学术期刊改革的关键。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发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改革目标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理体系,而改革积累效果不突出治理能力不强,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习近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为建立杂志社法人治理结构指明正确方向。
科学管理是加速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多次强调报刊工作正确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长期以来学术期刊“两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缺少加强科学管理重要环节,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有许多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尚待突破,历史需要我国期刊工作者承担起建设期刊强国神圣使命和责任。
一、合作杂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重要制度创新
合作杂志体制出现是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一种必然。从1980年以后学术期刊由于受市场改革冲击,大部分事业单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把杂志主办权实行转让分离,与科研单位、学会和公司进行承办合作,形成了“合作杂志体制”。合作杂志运作方式:主办单位把“生产、发行和广告业务”,通过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与承办单位合作经营。紧密型是指双方在“生产、发行、广告”全面合作,这类合作一般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
我国“杂志半紧密合作”源于国家政策扶植。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中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前提下,民营公司可以投资参股报刊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我国一批有眼光、有实力民营公司参加了杂志“半紧密合作”,为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占有率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我国合作杂志支撑了市场化的“三分天下”,创造十分宝贵经验,对推动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紧密型合作杂志成功案例很值得研究。有一家合作杂志的主办方是家科技类研究所,承办方是一家软科学研究所。该杂志21年前还是一家亏损杂志,1998年承办方合作之后于2001年杂扭亏为盈;2008年把老刊更为新刊品牌;2012年对杂志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杂志成功秘诀在于“所所合作模式”,两所合作结成盟友,交换互补性资源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达成战略合作联盟。“所所合作模式”促进了合作杂志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建设编辑出版实体;保护学术期刊知识产权。
合作杂志体制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有制”一种形式。它是以国家杂志品牌为依托,国有资本占大头由混合利益体组成的共有制,合作杂志是化解市场化风险,推动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崛起的新组织体系,“共有制”是我国40年学术期刊市场化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它不是私有制,也不是股份制,是带有“集体特征”的共有制。合作杂志共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制度基本特征,也是发展新时期学术期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合作杂志”与“转企改制”不同,转企改制是体制内一种翻牌公司,没有包括合作杂志创新部分,翻牌公司很难解决学术期刊发展难题。
“合作杂志”急需得到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合作杂志”是在政策边缘地带生长出来的新生事物,从现有期刊管理条例中无法找到生存空间,在主管和主办没有制定责任制约情况下,合作杂志很容易被扼杀掉。它需要在期刊管理条例基础上,制定一个学术期刊专门管理条例加以保护。进一步规定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责、权、利,把“合作杂志”列入我国学术期刊管理序列,制定特殊政策保护“合作杂志”。
“合作杂志”有力推动编辑部向杂志社独立法人过渡。“合作杂志”长期停留在编辑部体制,只能是处于体制不稳定状态。只有把“合作杂志”提升为杂志社法人,合作杂志的合法性才被固定下来。根据国情和中国特色“合作杂志”双方不应按股份组合,而应按价值确定份额形成事业共同体。合作杂志社应去行政化,实行无主管体制,可以直接在政府(总署或地方局)注册登记,每年进行年检,这类杂志社作为学术期刊改革试点之一。
二、理事会制度是推动学术期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多年来学术期刊体制问题,更多停留在“小、散、滥”杂志集约化程度不高问题讨论上,很少从杂志社主体找原因,很少讨论杂志社法人设立、决策科学化和社长(总编)如何产生等治理问题。
目前,大部分杂志都是编辑部体制,是主办事业单位的依附物,依赖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惯性运行,编辑部本身没有自权,社长(总编辑)多数由主办单位任命和指派,这类负责人普遍没有市场经营经验,无法承担经济亏损带来的责任。最近,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已明确把学术期刊划为经营类,上边无拨款、无编制,完全自主经营,解决学术期刊一系列决策问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远远不够了,编辑部过渡到杂志社法人体制是大势所趋。中国改革的今天,应当把杂志社法人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以前改革着重点一直放在上层设计上,依靠上面推动下面,这种改革收效不大。当前学术期刊改革重心要下移,只有建设好杂志社加强这个基础建设,学术期刊治理才真正落到实处。
杂志社法人关键是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引入理事会制度,把杂志社上升到法治管理的高度上来。杂志社法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是建立杂志社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是杂志社法人的决策机构。学术期刊实行理事会制度,是由过去垂直管理转向法治管理,依法保障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改变主管部门一包到底的做法,主管部门与下属杂志社实行“管办分离”权力制衡机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现代治理结构。理事会制度要求制定杂志章程,从“指导思想和宗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发展政策、风险管理、终止和清产注销”进行立规,作为学术期刊管理的“宪法”。以章程为原则组成杂志理事会,通过杂志理事大会选举产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由总编辑聘任编辑出版机构的负责人。
杂志社实行理事会制度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杂志社法人治理结构一项根本制度建设。
三、科学管理是推动新型杂志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术期刊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是办好杂志社,杂志社即是市场经济主体,又是编辑出版的实体,也是学术期刊改革的基石。
理事会制度是解决杂志社法人治理结构、杂志社权力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怎样解决杂志社可持续发展问题,办好新型杂志社关键在于“科学管理”。杂志社科学管理归纳起来,就是树立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系统,制定五个标准。
(一)建立新型杂志社制度体系,要以“组织先进、质量一流、效益突出”新型杂志社为目标。建立“自主决策、自组团队、自筹资金、自我经营、自负盈亏”新型杂志社新机制。新型杂志社就是杂志社法人和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组织机构。
(二)在目标基础上建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组织管理标准、特色发展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战略管理标准、联盟管理标准。
(三)制定五个管理标准。第一,组织管理标准。按市场竞争原则建立领导团队和管理体制。第二,特色发展管理标准。特色办刊、科学定位。按宗旨和特色定栏目,栏目落到专业上。按专业建立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第三,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周期、效益”管理,长远规划与当前计划相结合,建立社会经济学术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编辑、责编和主编”编审制。第四,战略管理标准。扩大杂志社自主权,用好“战略、人才和品牌”的发展权。第五,联盟管理标准。加强学术期刊文化建设,开展横向学习交流,促进期刊联盟,加强社际多边合作,推动“对口支刊”,开展增值服务和顾问服务。
科学管理是提高杂志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五个管理标准是科学管理重要内涵,科学管理通过提高管理标准能力水平,实现整个管理效能最大化,它与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发展模式和建设期刊强国提供战略性资源。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