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法治化改革方向 回归科研发展主业轨道 苦战五年把我院建设成一个名副其实管理科学国家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22 09:58:16
[编者按]2023年12月15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全院科研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院长李树林教授作了重要讲话,现将讲话全文予以发表。广大读者意见、要求、合作意向和评论可以发至本网站[中管院理事会]指定的邮箱,谢谢你的合作与支持。(责编 赤炽)
中管院未来五年(2023--2028)科研发展新经济体制五大改革工程:
1.改革″小、散、乱"课题报表,建设中管院重点计划项目高地。
2.放水养鱼,搞活研究所,支持″科研公司"新机制。
3.面向国内外、面向社会开门办院,创办聚天下英才没有围墙的新型研究院。
4.以知识价值为核心实行研究人员年薪制,用加大分配促进科研发展。
5.改变管理科学社会地位,启动″管理院士"章程起草工作。
中管院未来五年(2023--2028)改进和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三大措施:
1、整合研究院所力量,建立项目联合体,组织联合攻关。
2、探索"大研究、小管理"新规。
3、实行"科研一应用一市场"周期管理。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法治化改革方向 回归科研发展主业轨道 苦战五年把我院建设成一个名副其实管理科学国家队
院长 李树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我院开好这次科研发展座谈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2年以来,我院形势已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中管院工作重心已由过去维权和治乱为主,转移到回归科研发展主业轨道上来,但这个转折是艰难的,对于我院来讲转变还是太慢,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和广大中管院人民的期望。一个预言家早就说过,中管院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中管院只能是自消自灭。把我院科研发展搞上去,回归本质、正本清源、用事实说话,这样做才能叫这个预言破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先立后破的方针,对我院很有启发。把科研搞上去是中管院立院之本,解决这个是根本,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科研发展从现在开始一步步走下去,中管院伟大事业、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一、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中管院科研发展根本问题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我院改革发展具有三个指导意义: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我国唯一的管理智库,管理科学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出政策建议,已成为中管院首要战略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院坚持法治化改革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中管院36年来改革和法人治理经验。为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了软力量。发展新生产力缺少不了管理,管理科学是新质生活力重要因素。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要抓紧干,再一次刷新了改革方法论。
(二)今后五年要把法治化改革成果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管理科学事业优越性结合起来,这本质上就是搞清法治化改革与发展中国管理科学事业的关系。
法治化改革最大价值是“管办分离”,摆脱对政府的依赖,使事业单位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主体,中管院领导班子不是一纸任命书,而是依法产生。法治化改革决定中管院生存发展的命脉,没有法人治理就没有中管院的一切。这也是与其事业单位根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是我院发展的一种政治优势。
法治化改革就是中管院科研发展的总纲,改革决定我院科研体制、发机制和方法,决定我院科研发展经济经济体制和客观规律。
(三)从法权观、政策观和事业观的角度,深化认识把“中管院科研发展搞上去”这个重大议题。
运用法权观分析和解决问题。自2012年我院实行法人理事会制度以来,根据《民法典》和国家事业单位文件依法产生了我院领导班子,是受法律保护。法人治理已成为真假院长、真假中管院、侵权与维权、发展于乱战检验的标准。运用“政策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全院上下对拿到证书存在一种心神不安、焦虑心理,没有证书一切无从谈起,证书决定一切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中管院证书被废止是废止旅促会拿走的中管院证书,这是我院坚持维权取得的结果,法人治理成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特殊的学校。依法产生我院领导班子是中管院法人主体合法的继承人。证书废止是限制王家粤从今以后不能以中管院名义活动,限制15项权利不能使用。对于我院主体法人继续存续情况下,依法产生新领导班子有权进行内部管理、开展科研发展业务、进行能力建设。“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由于中管院是改革产物,36年来证书始终没有成为促进科研发展有用资证。
实践证明,"深圳中管院"改变性质不务正业,有证书也会失去。对于中管院来讲,证书不是伸手向上要的,真正有价值的证书是自己给自己做出来的。如何回归本质把科研发展搞上去这是一次拿证书的大考,我院有底气能应对这个考验
运用“事业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我院经过36年改革积累,特别是10年来所形成的“中管院法治化改革价值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事业的重要内容、无形资产和管理品牌。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位依法产生公选院长出自我院,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事业单位《中管院章程》出生我院,我院为建设独立自主事业法人主体提供了崭新的标准。
我院在法治化改革实践中和维权斗争中,锻炼了中管院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
以上三条就是法人治理促进把科研发展搞上去政策环境和背景。
二、建立科研发展新经济体制
我院科研能力与科研现状与建立科研发展经济体制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饥饿型外延方式干扰我院发展。有些科研所长期停留在打快拳上,热衷于“短平快”项目,卖证书、发展二三级机构上来。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成不了促进管理发展的大气候;给“协会”打工,丧失主体法人资格,发展能力外流。总之,我院现有科研能力和现状很难满足中央决策和"政、研、企”各界的需求。为此我院新班子站在前列,依靠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科研发展新经济体制,推动科研发展。
第一,改变“小、散、乱”课题报表,建设中管院重点项目高地。多年来中管院没有有效的计划项目,大都是由自下而上从中报表而湊合的,随意性很强,很难形成项目计划优势。我院根据我院现有能力和潜力,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要求,2023--2028年列入中管院重点研究项目有七项:习近平管理思想及治国理政案例库的研究,全球南方管理科学院的研究,共建中国现代化城市管理科学实验区的研究,招收一年制研究班,筹建中管院研究生院,启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案例库组建工程研究,启动全国管理干部教材编写和培训工程的研究。工作和培训七个项目。以中管院名义主持实施。
第二,放水养鱼,搞活研究所,支持"科研公司"新机制。坚持两级所有,所为基础的基本方针,扩大“人、财、物”自主权,支持“科研公司”运作,有条件研究所参加我院重点项目研究,支持各所有影响的“小而美”项目列入我院指导项目。对各院所发展继续实行科研规划制度,分期分批对研究所进行资质论证,整合资源,分别在网上公示,继续实行国内外公开招标研究所所长制度。
第三,面向国内外,面向社会开门办院,创办聚天下英才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坚持内涵式高水平与国内外开放与合作,要充分利用我院中字头、品牌平台和项目优势。把散落社会和各行业中的人才、资金、公司引进来,作为中管院新发能力一部分。
认真研究知识经济与需求的关系,扎扎实实做些调查研究,知道哪个行业、哪个地区、哪个公司、哪个人对管理科学细分市场,把他们欲望和需求都开发出来,对症下药,落地生根。无论是搞硬科学、软科学、交叉科学的人才,只要投奔中管院的,只要有研究能力的科学家、老领导、企事业领导人、退休大学教授,欢迎他们加盟。中管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知识价值分额分配力度。注重吸收既懂法律又懂新闻的双重人才,建立新闻发言制度。
一些在科研体制内不能干的项目,都可以拿到中管院来试,凡是干不了我院都接,对于犯过错误改正错误的知识工作者我院都给他们提供机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是我院开门办院的重点。解决经费短缺是我院对外合作重点。我院制定的重点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做保证,只能是一句空话。解决经费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方式和方法来解决,特别在重点领域、重点公司和重点人才上下工夫。中国社会资金存量巨大不缺钱,问题是谁能吸引来这是关键。我院对引进资金解决经费的贡献者要实行奖励制度。千方百计扩大中管院与国内外把地方政府、各财团、有影响力的组织合作,扩大中管院社会活动空间。
第四,以知识价值为核心实行研究人员年薪制,用加大分配促进科研发展新政。中管院积极推动按知识价值进行分配原则,在中管院留足发展资金之外净利部分45%都可以用于知识价值分配。形成一批知识兑现的知本家,形成一批年薪制群体,重要项目贡献者可获得年薪百万,中管院有条件研究所都可以开如年薪制试点。
第五,改变管理科学社会地位,启动“管理院士”章程起草工作。中国管理科学落后根本原因缺少"管理院士"高级人才,管理院士缺失造成我国院士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为了中国管理科学产业的发展,作为从管理科学和交叉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必须挺身而出担当起这个使命。
我院启动管理院士章程起草工作不同于是17年前“管理院士”评选闹剧,启动管理院士工作是属于中管院宗旨和主业分内的事,不存在获取经济利益的风险。“管理院士”章程起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两院章程,进一步走访制定法律管理部门。争取把“管理院士”章程制定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好章程。
只有坚持以上五项改革,是建立科研发展新经济制度制度性保证。
三、改进和加强管理科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在中管院内部有说法:研究管理、不懂管理。已往我院管理混乱告诫我们,中管院必须学会管理。学会管理最重要的重点是:按照中管院法治化改革与科研发展整体规律去管理,管理就是把这些潜能和制度体制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科研生产力。
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和加强管理工作。
第一,整合研究所力量建立项目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有条件、有能力、有要求研究所都拥有参加中管院项目联合体的权力。院里对认领研究所资格进行评审,成立项目联合体,联合体成员签署多边条约,明确"责、权、利"专项纲要。根据我院发展规划,一个成熟项目联合体,将提升为分院设署,形成新的学术中心。
第二,探索"大研究、小管理”新规。中管院已成为项目中心,现在院已由服务型转向项目实体管理,要求管理内容更加具体化、精细化、结构化,由过"大而统"变为“小而精”。为此,要制定许多专项管理细则和办法支撑院重点项目计划具体实现。
第三,实行“科研——应用——市场”周期管理,凡是进入院科重点项目,都要消除“半拉子”工程,一个项目从制定科研方案,就要有应用和市场内容,市场计划要与科研相呼应。通过一体化的周期管理,提高重点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综合管理效能。一个向科研发展进军号角已经吹响,胜利就在眼前面,我们胜利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